中華信義神學院-裝備聖徒‧承擔聖工 院長 余繼斌牧師 |
中華基督教信義會在臺設教五十週年慶 裝備聖徒.承擔聖工
中華信義神學院院長 俞繼斌牧師
「祂所賜的:有作使徒的,有作先知的,有作傳福音的,
也有作牧養和教導的,為的是要裝備聖徒,去承擔聖工,
建立基督的身體。」〈弗四:11~12, 新譯本〉
以弗所書是新約聖經中,使徒保羅所寫一卷論教會的重要書信。在這卷書中,保羅描述教會是基督的「身體,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。」〈弗一:21〉這教會「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,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。」〈弗二:20〉主把救恩的「奧秘」〈弗三:3, 4, 9〉託付使徒,「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掌權的…得知神百般的智慧」 〈弗三:10 〉,讓外邦人能領受「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」〈弗三:8〉,並「因信耶穌,就在祂裏面放膽無懼,篤信不疑的來到神面前。」〈弗三:12〉接著保羅在弗四:11裏提到神將使徒、先知、傳福音的,牧師和教師的職份賜給教會,目的是為「成全聖徒,各盡其職,建立基督的身體」。過去有很長的一段時間,對這段聖經的詮釋常被一種普遍的前提引導,即聖職只屬聖品或神職人員。信徒不知道自己因耶穌的緣故,與所有聖職人員一樣是「被揀選的族類,是有君尊的祭司,是屬神的子民」,為「宣揚那召他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」。〈彼前二:9〉受此前提誤導,信徒看自己只是「平」信徒,聖職專屬神職人員,他們在神的國度裏既無品又無職,聖工乃聖職人員獨有的職責,非聖工人員只能「望」彌撒,在教會裏打雜,談不上配搭。從這樣的前提,導出教會裏有聖品及教階的觀念與制度,對教會的聖工發展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。因希臘文聖經本無標點,若把「成全聖徒」與「各盡其職」之中間的逗號刪除,讓兩者一氣呵成,這兩句一連接就呈現「成全聖徒盡其聖職」的全新涵義。這樣,弗四:11, 12的意思就變成:神賜使徒、先知、傳福音的,牧師和教師給教會的目的只有兩樣:一是近程的,就是成全或裝備聖徒,使他們能承擔聖工,勝任教會中的各樣事奉;二是遠程的,即建立基督的身體。這樣做,一方面恢復信徒尊貴的祭司身份與職份,另一方面因有與信徒同具祭司身份,又是神特別賜給教會的專職傳道同工〈包括牧師、教師和傳道〉,以神的話語不斷裝備激勵信徒
|